“高职带中职”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中专部开展思政教育教学交流座谈

9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到中专部,就我校中职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赌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同时就如何上好中职思政课、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和“点头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为推进构建中高职“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8608c3f2f8144b73ac723dafee2ffa0c.Jpeg

在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化老师首先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视频——“习近平的教师情”拉开了交流的序幕。张化老师说,教师是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书信形式向教师群体表达嘱托与期望,情真意切,温暖人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上好“大思政课”的嘱托,努力担负起时代重任。

张化老师指出,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紧紧扭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个大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思政课在育人导向上没有年龄和学段的本质区别,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青少年在不同学龄段的思想、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性和层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中高职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必须具备“一体化”的意识和思维,必须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座谈会上,张化老师还分别针对中专思政课教师、中专班主任、新入职教师关注的问题,分别从怎样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怎样当好一名中专班主任,怎样快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等层面一一作出具体回应。

在交流座谈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薛映春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要求,就如何当好一名思政课老师,怎样用心用情上好思政课等问题做出了回应。薛映春老师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这一“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六个要”既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全国思政课教师具体工作的指导,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中专部的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同样需要不断按照这“六个要”涵养道德、锤炼品质、提升技能、严格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曾兴钰、李依依在座谈会上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思政课的授课方法,同时对中专部思政课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分别作了回答,其中,重点解答了思政课应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如何让学生对“道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等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中职思政课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师能力素质不足的问题,即教学停留于道理本身,就道理讲道理,忽视了对道理产生过程以及道理背后蕴藏的方法论的挖掘。通过“高职带动中职”,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模式,让中职教师“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动力;只有讲好“大思政课”,才能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终审:宣传部